English

给“名人”过过“筛子”

2000-03-27 来源:生活时报 陈英茨 我有话说

名人多是社会之福,但过杂过滥,鱼龙混杂,则是社会之害。一是降低了名人的声誉与身价,二是掩盖了真正的名人。

所谓名人,至少应该有两项资格或条件,一是业绩出类拔萃,二是道德堪称楷模。不具备这两点,或者一点特别突出,就很难称为名人了。

其次,得归归类,即是哪一家哪一领域的名人,例如名医、名将、名教授、名作家、名画家、名记者……还有一般称谓的名家、名流。还有的不叫“名人”,如电影电视演员叫“明星”,个别的甚至叫“电影皇帝”、“电影皇后”。棋类叫“国手”,甚至叫“棋王”、“棋圣”,运动员叫“健将”,这些大多是成就很高,例如在比赛中名列冠军、亚军,或在国内外获得过什么奖,被本行人士和专家认可,被广大观众欢迎和赞誉。

有的单说一个“名”不顺口,便加个“著名”二字,如著名科学家、著名教育家、著名劳动模范、著名社会活动家等等。有的甚至称为大师。本领域、本职业是主体,“名”、“著名”是头衔,即使是主任医师也不一定就是名医,教授也不一定就是名教授;科学家就是著名科学家,作家就是名作家,当前的所谓“名人”,少数不是就其业绩、成就和造福人类社会来评价的,而是以其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频率,是否广为人知即所谓“知名度”来评价,结果就使得一些影视演员、歌星、歌手、节目主持人、播音员等,成了“名人”。有的还腆颜以“名人”自居,沾沾自喜、踌躇满志、趾高气扬甚至不可一世。

要成为一个时期一个时代的名人,那就还得过筛,要成为历史名人,还得经过长期的岁月遴选,试想,在几千年的历史中,我们能记得多少名人?

当前的“名人”现象,主要有三个缺点,一是浮躁,急于成名,这就要靠吹捧、靠包装,靠变相广告,时常制造一点刺激性新闻;二是浅薄,稍有成就就觉得了不起;三是轻狂,成了“名人”就容不得一点批评,口出秽言甚至撒野。这样的名人怎能引起人们的尊重?

有记者问多才多艺的陈逸飞是不是文化人?陈答:“文化人这个词太崇高了,我不配”!这种谦虚态度使人清醒、警诫,令人钦佩。很值得名人来一番自省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